1)第七百四十二章 纸上谈兵_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国,金陵城,王宫。

  御书房。

  六月中旬的江东,已经炎热了,宽敞的御书房,好几个孔武有力的禁卫军拿着大蒲扇在扇风,孙权都感觉热气腾腾。

  这年头,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夏日的日子,勉强靠着一碗酸梅汤,还真的不太好熬。

  不过今天孙权心情倒是比天气要高涨的多了。

  他手中拿着一份科举士子报名的卷宗,卷宗一列列,标明着士子的出身,来历,贯籍,越看他俊朗的面容笑的依旧越开心。

  “蒯次辅,看来这一次科举顺利的程度,要超出孤的意料之外,是孤多虑了!”

  科举引发的读书人狂潮,的确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本来还有不少手段去宣扬这一次科举了,然而,根本不需要。

  “这一次不仅仅是大王多虑了,我们内阁的这些老家伙都吓了一跳!”

  蒯良站在御案三步之前,对着孙权微微躬身,恭敬的道:“科举的消息一出,仅仅只是六七天的时间,就已经引发所有读书士子的躁动,现在就算有人要反对科举政策,看如今读书人赴京的势头,也没有人能挡得住!”

  科举的消息一出,引发了整个士林的狂躁,各地赶往京城赴考的读书人一波接着一波,这种狂烈的反应,不要说孙权,就算他这些读书读了一辈子的人也震惊万分。

  在这之前,他们都认为。科举是新政策,多少会被读书人给排斥,所以一直还在担心。到底如何才能引动科举政策的实施。

  然而,他们,包裹那些扬名天下的大儒,可能都低估了读书出仕的这一句话。

  读书就是为了出仕途。

  这是毋庸置疑的,多少人十年寒窗苦,只是为了一夕能站在庙堂之上,为名利。为理想,为了光宗耀祖。

  这些年举孝廉的政策已经深入朝堂人心,同时也压抑着读书人的心。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读书人多了去了,所以科举政策一出,仿佛是开闸的洪流,一发不可收拾

  吴国朝堂恐怕都没有想到科举政策会引发读书人那种想要出仕的一种狂躁的心态。

  “这样也好!”

  孙权目光灼热。如同一轮璀璨的烈阳。闪闪而亮,他笑了笑,朗声的道:“最少能少浪费一点我们的宣传手段。”

  “大王,事实证明,我们都不如大王眼光长远!”蒯良现在对孙权可算是心服口服了,这一个年仅二十的君主,永远有着他不知道的能耐。

  这一次科举,一开始看好的人没有多少。甚至还有官吏认为孙权是标新立异,可是最后证明。孙权是对了。

  对于吴国的江山,孙权这个大王比他们这些自以为经验老道的老家伙看的要清楚,也要明朗的多。

  “别奉承孤了,孤会骄傲的!”

  孙权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摆摆手,然后才道:“蒯次辅,这是吴国的第一次科举,琐琐碎碎的事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