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二章 救灾_大明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咦...这是什么情况?”

  这里的位置是登州的港东村...大概离登州城八十里左右,这个村子是五年前迁过来的,洪武年间的迁徙是很正常的,有人说是朱元章强制的,其实也不算。

  更多的百姓其实是愿意自己迁徙的,因为没有办法,元朝末年的时候,无情的天灾犹如狂风卷落叶一般,在中原大地上任意肆虐横行,水灾、旱灾、蝗灾、瘟疫轮番而来,无情地摧残折磨着可怜而又无辜的平民百姓,粮食欠收、家园被毁,百姓流离失所,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为了生存,也都到处逃荒避难去了,最终导致了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出现了“村庄城邑多成荒墟”的景象。

  跟着是人祸,元朝末年,元朝政府腐败到了极致,贪污腐败之风大行其道,各级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蒙古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加重,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彻底被激化,再加上上面所说的天灾不断,致使原本就水深火热的穷苦百姓更加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濒临生死存亡之际的劳苦大众为了生存,纷纷揭竿而起,一时之间,天下英豪辈出,都在为推翻暴元统治,重新构筑新的社会秩序而拼死奋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元朝的统治者,自然不甘坐以待毙,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然就举全国之力,派出精锐大军,到处征讨镇压农民起义军,一场昏天黑地的大战在中原大地上四处展开。

  而我们都知道,打仗是要受伤死人的,更何况是在短兵相接的古代,战场救护医学水平又低,双方致死率就更高了,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元朝统治阶层的蒙古贵族,历来都有屠城的“光荣传统”,而根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元朝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采取的就是“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因此,在战乱中失去的人口就更多了。

  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原大地人口减少程度可想而知!朱元章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天下。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来是农耕文明古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发展农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土地和劳动力。可不巧的是,20多年来的兵荒马乱和天灾连连,受灾最大的正是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当时,这些地方土地倒是很充足,但由于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就成了当时制约农业快速发展复苏的致命因素。

  因此,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补充劳动力就成为了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