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圣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说,论儒学中的名气和在人内心的地位,辽阳的这些名士,比如名动全浙的袁黄袁了凡,曾经名动天下的大名士徐渭徐文长青藤先生,或是湖广老名士宋尧愈,加在一起,在真正的儒学生员心中,都是比不上一个李贽名头来的更大更响亮,更叫人重视。

  原因很简单,上述各人虽然名气大,袁黄也颇有著述,但全部都只是举人或秀才的身份,在读书人心中,没有进士及第的人谈学问,当名士,始终是有一些叫人无法服气的地方。

  真正大聪明人,讲谈学问,首先自己得成为进士。

  没有这个招牌,就真的无法使人心服口服。

  什么前七子,后七子,当世真正的儒学领袖王世贞等人,都是有这么一块招牌。八股固然是敲门砖,但确实也是要真正打磨出一批人才出来,能做成八股的人,不论是诗、词、歌、赋,或是写曲子,戏文,样样都能,因为在考八股的时候,这些基本功已经融在了骨子里头,基本功之扎实,那是没有话说的。

  当然,把真正聪明人的才智全用在这样的东西上头,本身确实是严重的浪费,所以只要拿敲门砖把门打开后,就没有哪一个还抱着八股不放的,李贽这样的海内名士,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贽还不仅仅是自己游学,他寄寓各处,都是名儒大臣的家族之中,每当讲学,从者甚多,现在他在麻城讲学,学员最多有数千人之多,这还是在张居正禁止讲学的高压之下,如果这些年不是禁止讲学,恐怕李贽的名头还要大上许多。

  而且他是心学泰州学派的嫡传,心学在大明虽然远远不是统治学说,但也是理学之外的第二学说,影响十分广泛,最重要的就是心学传人有不少高居庙堂……纯粹的江湖学派是不会有吸引力的,只有在庙堂之上有一定势力的学说,才会广为流传,并且成为正经的学派,慢慢流传下来。

  心学能在大明崛起,并且流传到清季,甚至在八国联军之时,还有理学传人和心学传人之间的斗法,说来可笑,但也是不移的事实。

  李贽现在就是心学的一面旗帜,在何心隐死后,李贽一面纪念这位良师挚友,一边自己开始潜心冶学,不仅讲学时门徒甚多,他的几本著述,流传也是甚广。

  这样的一位人物,不仅仅是普通的名士,而是一派学说的代表,是一面旗帜,是正经的学问宗师,哪怕徐渭名气再大,在这上头也是不能比拟的。

  “既然是卓吾先生,学生告辞。”

  李贽虽然是大宗师,王铎等人,却都是理学一脉。

  大家学识不同,自然也没有更多的话可说,王铎等人勉强一揖,便是告辞离去。

  “此人来了,辽阳自此多事矣!”

  走出不多远,王铎喟然长叹,这一次风潮,居然引来了李贽这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