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党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的廷推还是很有特色的,由来也早,一直到亡国乃止,这种君上放权给臣下,畅所欲言,表面上是公正合理,大家各陈理由,当面锣对面鼓的将自己的人选摆出来,然后通过差额选举排位,将候选人确定下来名次,最后由皇帝确定任用的人选……正常情况下当然就是廷推第一名,否则廷推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著名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就曾经在廷推中胜出,不过后来他爆出了贿选的丑闻,使当时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大为震怒,立刻将老钱贬官出朝,终其崇祯十七年间钱谦益未曾有起复的机会,一直到弘光年间,崇祯吊死之后南明朝廷新立急需人才撑场面,这位文坛领袖才以老迈之年任礼部尚书,重出朝堂之上。

  如果廷推不分胜负,或是皇帝对任何人选都没有兴趣的话,抽签也是一种决断的好办法。虽然在后人看来很荒诞,一国宰相用抽签的办法得出,但这也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政治智慧,在角力到实在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时,大家看运气也是一种愿赌服输的好办法了。

  上到内阁大臣,下到吏部要决定到西南西北荒凉地面的地方官,一样能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被抽中者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更高一层的便是廷议,决断的不只是几个重要的官职,而是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

  廷议一般是由内阁牵头,几家有重权的公侯参加,还有六部尚书,侍郎,各寺卿和都察院的风宪官,人数一般在三四十人左右,遇到重大国政争执,以廷议方式来决断,最大程度的减少决策失误……决定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开边互贸,封其为顺义王,就是一次廷议的结果。

  本次廷推之所以是廷推,就是因为朝廷对整顿京营一事并无意见……哪怕是最丧心病狂的勋贵和将门也不敢说京营没有问题,不需整顿,事情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京营已经离彻底崩坏不远了,再这么下去,大明不要说内重外轻,强干弱枝了,就连京城治安能不能维持都是一件可以拿出来当疑问的事情了,俞大猷辛苦编练出来的五六万人的车营部队早就烟消云散,好的东西建设起来十分困难,破坏起来却是太容易了,两年多时间就叫俞大猷的数年之功完全白费,如同建塔于沙上,一场豪雨下来,根本就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现在朝野之间有争执的,无非就是整顿的人选。

  一边是张惟功为主,虽然惟功尚且未曾袭爵,但民间和朝堂上都有不少人以少国公相称,身为英国公张元功的独子,未来英国公的爵位只能传给惟功,不可能是别人,况且因上次护驾有功,袭爵之事,经由皇帝用诏旨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待张元功离世之后,惟功连等都不需要等,直接便可以袭爵了。

  其余的公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