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之间,就快到春祭。

  每年春初,皇帝主持南郊的天地大祭,这是大明的常例,祭祀天地,祈祷这个庞大的大帝国五谷丰登,四季风调雨顺,君民平安,这是皇帝的职责和责任所在。

  最少在万历二十年之前,皇帝没有彻底的倦怠政务之前,万历在祭祀天地的大事上还是较少懈怠,多是亲力亲为,很少派遣大臣代祭。

  在嘉靖年间,成国公和定国公,英国公等国公是最常被派为代祭的勋臣,在这一点来说,早年的万历,比起他祖父来要强的多了。

  当然,郊祭对大臣来说是苦事,对天子来说是乐事。

  春初时节,虽然京城仍然是一片铁灰色,但对常年困于内廷,最多到西苑和万岁山转悠几圈的天子来说,能够从午门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沿御道一路出来,经过十余里的长途跋涉,在高大的天子之车里看沿途的市井风光,这就是难得的放风和享受了。

  在大明,天子就是处于困境和囚笼之中,是毫无疑问的笼中之鸟,这使得天子谒陵都是一件乐事,上坟成为解闷子的惟一渠道,除了宋朝皇帝外,怕是几千年历史之下,没有哪朝的君王能够理解。而宋明两朝的皇帝,在这种事上都相差不多,高度运作的文官体系之下,皇帝成为图章一样的人物,为了尽可能的不出意外和节省开支,将皇帝关在皇宫之中,肯定是最省事和最经济的办法了。

  万历二十年以前,皇帝因为过多的热衷于祭祀天地,还喜欢顺道到南苑游玩,多次引发非议,更倒霉催的就是万历多次谒陵居然被言官公然提出皇帝是借谒陵游山玩水,弄的万历勃然大怒,但也是无可奈何。到万历二十年之后,皇帝干脆哪儿也不去了,祭天也派人代祭,太庙也不去,连西苑都少去,二十多年时间里,就是在紫禁城那四方天里数星星看月亮,也就是他的生母李太后生辰和死忌时,皇帝才会出面,舍此之外,天大的事情,他老人家也懒得动弹一下。

  最少,在万历六年的初春,万历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稍许有些肥胖,腿部也有一些不良于行的轻微症状,但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健康值在正常范围之内,朝气蓬勃,一心想做好皇帝这份本职工作的好少年。

  天子的仪驾,在礼部等各衙门的督调下已经准备完毕,只等宫中一声令下,就可以陪同皇帝,前往南郊祭天。

  随行的官员名单,也是由内阁和礼部拟定,一般不脱常朝官的范围之内,对官员们来说,能陪同祭祀,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誉。

  只是春季仍然是天寒地冻之时,皇帝坐在车中安然看风景,官员要么步行,要么骑马,在冷风中冻个透心凉,说起来好听,但其实是苦差,特别是现在大驾未前,官员们只能在午门外老老实实的等着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