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大纵深战术_抗日之浩然正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名义上蒋浩然的第四十集团军还属于第九战区的编制,但实际上薛岳早就指挥不动蒋浩然,尤其在蒋浩然贵为三军副总司令之后。ん

  在合肥至长江一线,兵力配置是杨森的27集团军、八路军两个师一个纵队、新四军之大部,共计兵力二十四万。

  其实,这条战线比起周口、阜阳战线只长不短,兵力却还不到对方一半,而且合肥的地理位置靠前,有如一座桥头堡般地存在。

  但也不能由此说白崇喜用兵错误,他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因为合肥临长江依巢湖,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不适合作为主攻方向尤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反观周口、阜阳一线,属于皖北大平原,地势开阔一览无余,适合于大兵团集中碾压突破,一旦主力部队突进到徐州城外,合肥就孤悬在外,岛军不退兵就会有被四面围剿的威胁。

  白崇喜的这套战术其实很有来头,很有苏联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的精髓。

  大纵深战术理论源自3o年代苏联图哈切附元帅,与德军的闪电战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讲究机械化协同作战。但在战斗开始时,两者对装甲部队的应用上还是有区别的。

  闪电战主张将其独立、集中使用从而能实现战略突然性,令敌方措手不及,如同闪电般迅,主要强调的是利用高机动的快不及防,从心理上威慑敌人,从实际上打击敌方,以达到使敌人主力瘫痪目的。

  而大纵深则不同,它仍把步兵作为主体,进攻先期步兵在火炮、装甲部队等各兵种支援下在敌军阵地打开突破口,随后才开始投入机械化部队,用以稳固突破口扩大战果,并深入敌防御纵深加以分割包围,随即,空军甚至是空降部队开始对敌后方战略要地实施重点打击,从而摧毁敌人的战争潜力,最终达到彻底击垮敌人的目的。

  事实上,苏联在诺门坎战役中就是使用的这套战术,打得小鬼子满地找牙。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苏联的此次援助。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苏联运往中国的各型飞机达两百多架,坦克一百余辆、各种运输车辆数以千计,其他常规武器不知凡几,最先获利的当然是李宗刃的第五战区部队,大部分已经实现完全换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援助的物资中还有三十门喀秋莎火箭炮,全部由卡车装载。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和后勤车辆运输保障,白崇喜才敢大张旗鼓地摆出如此大的攻击阵型。

  但大纵深战术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其定位为强兵战略,只有在兵力上、火力上处于绝对优势才能保证胜利,倘若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且敌方指挥官素养较高,进攻成败与否将很难预料。

  天亮时分,沙盘推演的结果终于出来了,但大家望着结果一个个表情凝重,都

  请收藏:https://m.9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