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五八章 黑色闪电_香江大亨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时,辛苦节省了一年的华人,再怎么也会讲讲排场。

  赛马是时髦玩意,在正月里趋赶时髦的华人,自然不乏其人。

  公元1918年2月26日大赛马,正好是在农历新年期间,华人相邀去跑马地看洋人赛马。

  那时的马棚仍分两种:一种是会员棚(又叫会员包厢),为宽敞的水泥看台,上面搭有凉棚;另一种是大众棚,棚顶覆盖葵叶,看台及支架用的是毛竹。

  毫无疑问,华人只会也只能买1元的门票坐大众棚,另买彩票堵马者,仍是少数。

  不过,买彩票者虽少,心怀菠菜心理者居多。人们纷纷看好喜多利爵士的名驹大潭笃,若堵中了,便证明自己是相马之伯乐。

  大潭笃果然不负众望,力挫群驹,跑得第一。马棚里的看客和赌客齐声欢呼,手舞足蹈。乐极生悲,跳跃造成共振,致使马棚倒塌。

  马棚下面,支有做小吃的油锅火炉,一时大火熊熊,烧死或践踏而死的人达六百之多。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香港赛马场火烧马棚大惨案。

  葬身火海的六百多人,绝大部分是华人,另有少数印度人和极个别葡萄牙人,此外,还有数百受伤者与烧残者。

  省港两地的报章皆报道了这一惨案,其中一篇报道的标题是:“快活谷成了伤心谷!”

  香港赛马,形成独特的马文化。“爆棚”一词,源于马棚惨案。

  毛竹被火烧时,会发出震耳的爆裂声响,故曰爆棚。现在爆棚之意是指客满,人们很少会与马棚惨案联想到一块。

  为使后人不忘记这段历史,华人在跑马地咖啡园坟场竖立起一座墓碑,以纪念马棚惨案中的罹难者。马棚惨案,一度使华人观看赛马为畏途。

  1931年,马会实行办房制度。办房对马会经营进行重大改革。彩票每张两元,中彩以摇珠和跑马两种形式混合进行,这种新彩票又谓之大马票。

  第一年头奖的最高额达到10万港元,当时一名工人的月薪才几元,这10万港元,足够盖一幢非常气派的洋楼。

  以小搏大、一夜暴富的神话在香港广为流传。赛马增加场次,赌马渐成热门。马会财源滚滚,财大气粗。

  原本,马会就是香港的贵族院,一些名微身卑的西洋人,来香港发了财后,便竭力加入马会,以其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

  当时,香港流行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有没有地位,只须看其是不是马会会员。

  现在,马会成了大财主,更是不可一世,炙手可热。因此,又有这样一种流行说法:“控制整个香港的,是港督府、渣甸洋行、汇丰和马会。”

  当然占香港人口大多数的华人,基本被排斥在这四大集团之外。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华人的地位,可见一斑。

  1983年十月十八日,跑马地的五号包厢里迎来了一

  请收藏:https://m.8qi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